应仁明:在希望的田野上 播撒共富的种子
40.5K

  鄞州新闻网讯(记者 夏娟 通讯员 余璐)人物名片:宁波市明州田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

  我是一名新农人。我的父辈原是一名自给自足的庄稼人,我知道搞旧模式的农业没有办法实现我的致富梦。2018年,我和朋友合伙成立了宁波市明州田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姜山承包了695亩稻田,采用稻鳖共生模式搞种植和养殖业,现已是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省水产健康示范场、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示范区、省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

  现在我们农业基地周边的环境越变越好,道路顺畅,聚集的人气也旺了。借此契机,前两年,我们基地通过农业+旅游+教育相结合,通过举办亲子研学、农事体验、劳动实践、公司团建、农事节庆等活动吸引市民、学生来基地参观、研学、体验大自然。基地现已是省自然教育基地、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市自然教育基地、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去年起,我们基地推出的活动受到市民的青睐,每到节假日,基地附近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市民纷纷前来参与农事活动。据统计,有一次周末,我们基地竟然接待了700余人。农、旅、教活动结合不仅使我们基地的人气旺了,基地的产业附加值也突显了出来。按照人均150元的活动经费,700人参与,净利润可观。同时,因为参观的人多了,农、旅、教活动也成为了我们推广农产品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

  与此同时,我们还推出了招募稻田共建人、共享菜地的销售模式,让都市人圆自己的稻田梦,让孩子见证一粒种子成长的全过程。

  农业基地发展起来后,职工队伍也在扩大。基地工人由原来的8名增加到30余名。农忙时,我们甚至还请了30余名工人一起帮忙。

  去年,浙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区,作为浙江人,我也希望尽一份力。对此,我跟合伙人商量,在招聘基地职工时,为残疾人设置了岗位,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获取相应报酬。

  目前,我们基地有两名有残疾的工人。68岁的庄善云老人因为眼病没办法找到工作,生活较为困难。去年,庄善云老人来到农业基地工作,他每个月可以获得3500元的底薪,平时加班还有加班工资可拿,有时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

  我和合伙人认为,我们的富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有,只有带动大家一起富裕,提升生活品质,才是真的富有!现在大家的日子好起来了,接下来,我们想让农场在做好已有的产业外,扩大甲鱼孵化良种场,以第一产业的发展持续带动其他产业的稳步发展,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原标题:
编辑:廖娟娟
来源:鄞州新闻网 22-06-08 15:37
纠错:1481280278@qq.com   
 
 
 
 
 
 
 
联系我们 |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麦德龙路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7666666  
主管: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 承办:鄞州区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浙江甬润律师事务所 主任:顾军贤律师 地址:鄞州区首南街道泰安中路158号恒业大厦23楼 电话:55716116
Copyright(C) 2005-2012 yz.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新办[2006]18号 浙ICP备09065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