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下应街道湾底村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人民第一、创业万岁”理念,走出了具有湾底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湾底村新一届党委提出了“力争让美丽乡村全面升级,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的发展目标。本报今起推出“湾底村创业再出发系列报道”,聚焦湾底村特色产业融合、干部队伍建设、乡风文明提升、宜居环境打造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关注湾底村干群创业再出发的奋斗故事。
■鄞州新闻网记者 胡启敏 通讯员 沈新娜
下应街道湾底村党委第一书记吴祖楣有句很朴实的话:干部干部,就是干出来的。如今,湾底村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在老干部、老党员的帮带下,提供锻炼平台,新干部、新党员快速成长,干事创业的激情被点燃。
2月19日,湾底村召开春节后第一次晨会,在村干部中,多了两张新面孔:90后张磊、70后郑赛平,他们是去年换届后新进入村委会的。
“当我们湾底的干部,顶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一定要肯吃苦,先公后私。”晨会上,吴祖楣先没有谈具体工作,讲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品质问题。
在湾底村,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个吃亏得起”:气力吃亏得起,多做实干;闲话吃亏得起,宽容大度;钞票吃亏得起,先公后私。党员干部几乎没有双休日、节假日,一个人身兼数职只拿一份工资,扎实发展村集体经济。
“老吴书记讲的话很受用,也是对我们的警醒。”作为新进的村干部,张磊、郑赛平把吴祖楣的话当履职第一课来听。
湾底村总结40多年的发展经验时,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这是湾底村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法宝,也是村“两委”班子保持旺盛战斗力的源泉。
去年湾底村完成换届,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了4岁,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三分之二,两名新同志进入班子,还出现了第一名90后村干部。
“学历高不代表能力强,年纪轻不等于思路新,年轻干部还需要多锻炼、多学习、多吃苦。”吴祖楣说。
为了帮助年轻干部成长,湾底村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以吴祖楣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坚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由吴祖楣和村党委书记蔡国成结对,蔡国成和村年轻干部结对,其他村“两委”成员与普通党员结对,开展传帮带,并建立起每月一堂党课、每季一次实践、每年一次调研的帮带机制。
此外,湾底村还给年轻干部锻炼的舞台,让他们领办“清爽村居改造”“新天工大楼建设”等重点项目,通过开展村企岗位交叉任职等方式,加速年轻、新任村干部成长、成才。
“做我们湾底村的干部肯定要做到‘三个吃亏得起’,这点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1993年出生的张磊说。
张磊目前在天宫庄园旅游公司任职,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这个岗位刚好可以发挥他年纪轻、熟悉网络、头脑灵活懂营销的特点。节后上班,他已经迅速进入角色,开始为草莓销售做推广。
和张磊一样,年轻干部顾雁冰近几年通过岗位锻炼,已经逐渐成长为骨干力量。2017年,顾雁冰到湾底村就职,担任吴祖楣的助理,负责村里的弱电网络和智慧项目。
“老吴书记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好湾底村的村干部,就必须多学、多做、多吃苦、少计较。”顾雁冰坦言。随着顾雁冰的成长,今年村党委又给他加担子,村里的治安、调解、疫情防控等重要工作都由他负责。
有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指导,也有锻炼的广阔舞台,眼下,湾底村的年轻干部正投身这片希望的田野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