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的鄞州实践④丨昔日下山脱贫 今朝上山致富,塘溪镇东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40.5K

位于鄞东南赤堇山脉中的东山老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东边福泉山,西面大岗山,背依连绵群山,风景秀丽,竹木茂盛,黑瓦白墙的古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环境宁静宜人,不时有观光客驻足拍照、探幽。

从老村穿过月宫山古道,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下山,便是另一番景象:笔直的柏油路穿村而过,两侧店铺林立,整洁美观的东山新村安置小区,学校、休闲公园、文化礼堂、农贸市场等一应俱全,村民过上了城市小区的生活。

塘溪镇东山村,一个人口不到3000人的村子,经历了从昔日下山脱贫,到今朝上山致富的转变,生动地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东山村的下山时代

新村安置房已建3期,村民生活大变样

“明年我们新村安置房4期就可以启动,基本实现村民安置全覆盖!”8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崭新的东山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钱春雷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起新村4期规划。

东山村位于月宫山上,旧时,东山村名字叫“月宫山”,与钱家山、芝山、俞家山、吴家山合称为“五山头”。

村里有条古道,是旧时村民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的必经之地,也是该村连接山外世界的一条纽带。过去,东山村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都通过这条古道,把毛竹、茶叶背到韩岭集市卖,所得收入,换回生活日用品。生活之艰辛,不言而喻。至今,村里老人口中还流传着“上磨肩胛,下磨脚底”“脚娘肚当米缸”“五市不出(赶市集),镬爿吊起”等顺口溜。

1956年,东山村利用毛竹资源,先后办起了热水瓶竹壳厂、竹编工艺厂。后来,村里相继办起了几家竹编厂,编制一些篮子、箩筐之类的生活用品。上世纪80年代初,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鼎盛时期的东山竹编在邻近的几个村子开了分厂,从事竹编的人员有五六百人。

上世纪80年代末,竹制品市场越来越小,东山村开始慢慢冷清,没有了昔日鼎沸的人气。村里的青壮年逐渐外迁或搬到山下新村,谋求新的发展,孩子们也跟随父母到了城镇。这一现象导致留在村里的人口逐年减少,原来2800多人口的村庄,如今只有几十位老人在这里守着家园,东山老村成了空心村。

因为住的人越来越少,村里杂货铺都没有,村民想买点东西,就得花一两个小时坐车下山。除了买菜和日常用品,村民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就医,从山上到山下,村民只能乘定时发车的公交车,一天只有七八趟,十分不便。

村民下山后,在镇村的统一安排下,2009年起,东山村开始建设新村安置房,到2015年,新村3期共建设了404套安置房,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居住问题,眼下,村里正在规划第4期的新村安置房建设。

这几年,村委会又开始着手提升村里的配套基础设施。东山村的村集体自营收入主要靠村集体店铺出租、农贸市场出租,2019年是120万元,然而村里的老年人福利支出就需要120多万元,村里入不敷出,哪里有钱来搞建设?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边节流,各项开支能省则省,一边开源,盘活现有的自营资产。”钱春雷说。钱春雷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和村干部带领的东山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村里也敢于在改善硬件上投钱了。

今年7月,由宁波市话剧团带来的儿童舞台剧在东山村新投用的文化礼堂上演,村民们带着孩子观看后禁不住感慨:“在城里都不一定能看到的舞台剧,没想到在家门口的文化礼堂看到了。”

今年6月初,占地6000平方米的东山村文化礼堂正式投入使用,内部设有礼堂、社区服务中心、会议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贤室、竹编室等功能区,村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新去处。

不仅如此,为解决村民停车难问题,今年村里还统一规划,新增了130个停车位。此外,还投资20多万元修建露天灯光球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村里还拆除了近20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修建户外儿童乐园,乐园成为村里小朋友们的游乐新园地。

如今,走进东山新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美家风家训”“生命在于运动”等文明主题墙绘随处可见,和美的村风和民风,让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东山村的上山时代

老村旅游开发,布局文创民宿产业

下山后,东山村的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山上的老村并没有被荒废,这几年,随着大梅山旅游开发布局,与东钱湖、横溪镇临近的东山老村又迎来了“上山时代”,绿水青山成了这里最大的优势,投资客纷至沓来,民宿和文创产业初见雏形。

东山老村目前居住的村民只有80多名,村子最辉煌时住户有800多户。如今,村民下山后,留下了2000多间老房子,这些老房子成为村里的资源优势,吸引不少投资客到这里租房修建民宿。

“我很喜欢这里安静的环境和山村生活,这是稀缺资源。”曾在东钱湖经营民宿的盛焰说,他看好东山老村的文创民宿产业。

2018年,盛焰的姐姐来东山老村投资,改造了一间民房,取名“东山猫掌柜客栈”。客栈沿山势而建,共有两层,入口处是灰砖仿古门头,二楼有客房和一间玻璃房,一楼院子里还有假山和各种精致的绿植。客栈视野很好,二楼平台上可以俯瞰村子,远处是青山,抬头就是蓝天白云。

“这里的玻璃房打算弄个猫吧,给喜欢猫咪的游客撸猫用,还打算养些柴犬,客人可以一早出门去山上遛狗。”盛焰向记者描绘着自己的打算。

盛焰圈子里的朋友,已经有不少人选择来东山老村建民宿、搞文创。他们都有不同的特长,像盛焰比较喜欢日式茶具和瓷器,他的朋友有的玩艺术玻璃,有的喜欢陶艺。

“我理想的状态是村里有不同种类的艺术文创形式,同时也有各具特色的微民宿,游客来了之后,能在这里体验到村落文化、生态文化以及艺术的魅力。”盛焰说。

像盛焰这样第一批入驻东山老村的市民还不少,“现在村里在装修民宿的农户有10多户了,有意向的30多户。”钱春雷向记者介绍。

这几年,以东钱湖和大梅山旅游资源开发为契机,东山村利用老村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青山绿水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发展民宿、文创产业,打造艺术、文创、民宿养生基地。

这两年,村里积极申请项目和资金,解决限制老村旅游发展的道路和配套设施问题。村里正在建设饮用水工程,完工后老村的住户都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村内的道路比较狭窄,车辆难以通行,目前村里正在修建环村道路,同时村里的用电和网络均已成熟。

为增加老村的吸引力,打造网红打卡点,今年3月初,钱春雷还找到塘溪成校校长柯国柱,希望借助他们的技术优势,种植粉黛草,打造美丽乡村,带动旅游经济。

通过多次商酌,东山村决定将村后山头约30亩的坡地翻土填平,用来种植粉黛草。为保证质量,塘溪成校还邀请了浙江万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副教授柳海宁、宁波居秋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沈威宇等人来到东山村做规划设计调研。

“如果这个项目成功,预计今年9月至11月可以出效果。到时粉黛草开花将迎来一大批背包游客打卡,甚至吸引一部分城市居民入住东山村,提高东山村老宅子的租住率。同时,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钱春雷说。

钱春雷表示,过去老村生活不方便,村民纷纷下山,如今,随着旅游开发,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老村也成了香饽饽,村里人又返回山上养老和致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让东山村焕发了勃勃生机。

 
 
原标题:
编辑:廖娟娟
来源: 20-08-20 12:49
纠错:1481280278@qq.com   
 
 
 
 
 
 
 
联系我们 |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麦德龙路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7666666  
主管: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 承办:鄞州区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浙江甬润律师事务所 主任:顾军贤律师 地址:鄞州区首南街道泰安中路158号恒业大厦23楼 电话:55716116
Copyright(C) 2005-2012 yz.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新办[2006]18号 浙ICP备09065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