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地以“两山”理念号召全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他多次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从本质上讲明了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的极端重要性。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鄞州奋起而为、深入践行,走上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光明大道。
“两山”理念讲述的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2005年8月考察安吉余村时提出来的,随后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栏目中,习近平同志又作了深刻而通俗的解读:“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也就是说,生态环境是人类所迫切需要的,经济发展也是我们必须追求的,两者都要,不能偏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不断地以“两山”理念号召全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他多次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从本质上讲明了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的极端重要性。
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之下,鄞州奋起而为、深入践行,走上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光明大道。
“森林鄞州”是落实“两山”理念的真实写照
2010年至2014年,是鄞州实施“森林鄞州”五年行动时期。2009年,鄞州通过省级“森林城市”验收,荣获全国首批“生态中国城市奖”,这样的殊荣激发了建设“森林鄞州”的决心与信心。2010年,鄞州围绕“增强碳汇能力、建设低碳城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森林鄞州”建设,计划每年安排1亿元、经过5年时间,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区绿地为核心、生态公益林为依托、通道绿化为框架、江河防护林为屏障、镇村绿化为基础、庭院绿化为点缀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高标准创建省级“森林城区”。同年,设立中国碳基金鄞州专项,累计募得各类社会资金近5000万元,成为全国首个设立碳汇专项基金的县(市、区)。到了2012年,“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理念得到很快落实并立即见效。鄞州区森林总蓄积达到1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3平方米,城区、城镇、乡村“三大绿色体系”初步形成。至今,“森林鄞州”仍在向广度、深度进军。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从此,一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战役在祖国大地上打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思想里。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号角的催奋下,鄞州干部群众一马当先,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起来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是鄞州全面贯彻落实“两山”理念的一项具体而又生动的实践,彰显出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执政理念,折射出鄞州人民不畏艰险、大胆探索、敢为孺子牛的精神风貌。
“洁美村庄”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民心工程
鄞州的“洁美村庄”建设起步于2016年,至今已持续进行了4届,这是又一项推动“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社会实践。早在2004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推进生态省建设,既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确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省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鄞州之所以开展“洁美村庄”和“品质社区”创建活动,就是因为要把生态文化根植在人民群众的心田里。创建不仅仅是为了换取良好的环境,给人以一种干净、整齐的视觉感受,更是为了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给人以一种文化、文明的心灵感应。自“洁美村庄”“品质社区”创建以来,农村、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积累了非常丰富、管用的经验与做法。比如:
咸祥镇咸一村在创建中找到了要拆违必先破“心墙”的钥匙。他们深深地认识到,虽然村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非常迫切,但一旦要拆除自己的违法建筑物,心里都不太舒服。针对这种情况,党组织采取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利励人的方法去做好一家一户的工作,取得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并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东吴镇天童村位于太白山麓,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大自然赐予的景色让干部群众更加坚定地践行“两山”理念,倍加珍惜绿水青山。近年来,围绕“洁化、序化、美化、人文化”的目标,该村绘就出“万年山水千年寺,寻禅养心在天童”的文明生态的美丽画卷。打造千年古街,提升独特的乡土风貌;利用绿色资源,营造优美的村庄环境;推广民俗文化,培育温馨的和美乡风。大自然的美景与和美的乡风融为一体,彰显出乡村生态文明的勃勃生机。
塘溪镇童村人才辈出、代代相传,童第周、童中焘、童中杰等70多位教授级名人耳熟能详,“千年古村落、闻名教授村”名闻遐迩,前辈的道德情怀深深地影响着后一代人。过去,村里的环境卫生不尽如人意,村民在屋前屋后、河边路旁堆放杂物比较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村里积极向村民倡议,名人的道德情怀不能丢掉。他们找准切入点,创建洁美村庄;抓住关键点,建立长效机制;聚力突破点,推进“厕所革命”;夯实落脚点,增强主观意识。通过这些做法,名人的道德效应深入人心,村民的良好习惯已经养成。
姜山镇陆家堰村的党员干部把不忘契约、践言践诺作为肩上的责任,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承诺亮出来”,不只是一句口号,其实质就是彰显党员干部的初心,将口号变成行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够最大限度调动村民代表、村民志愿者等骨干队伍依约治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产生“激活一池春水”的裂变效应。曾经的贫困村,而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摘掉了“脏乱村”“上访村”“贫困村”等多顶帽子。
潘火街道金桥花园社区是典型的征迁安置型社区,规模大、老年人多、乡土意识浓是其主要特点。为此,社区倡导爱家睦邻、明礼悦德的“悦文化”,作为社区党群大家庭的家风社魂,通过盘活优势资源,打造“悦文化航母集群”,使得“以文化人、以文治社”成为提升人文精神和转变行为习惯的强劲引擎。社区治理,不只是做好“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练就“理”的功夫。“理”就是理人心,“理人心”就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地做好对人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
东郊街道宁丰社区,近几年组建了12支专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默默无闻地捡垃圾、清杂物、护绿化,他们所彰显出来的精神和魅力,感动了身边的居民,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480余人参与其中,为社区治理、“品质社区”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龙镇云达社区有很多热心居民热爱垃圾分类,他们的付出有力地破解了垃圾分类的难题。短短一个多月,守桶志愿者从原来的3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在实践中对“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鄞州有很多很好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例子,“森林鄞州”“洁美村庄”只是其中的缩影。“两路两侧”“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以及“清爽行动”,都是落实“两山”理念的具体行动,都是实打实、硬碰硬地干出来的,为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生态文明、服务健全、文化丰富、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城乡新社区,为广大居民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创造了有力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为鄞州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