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新闻网讯 (记者 汪敏 通讯员 鲍超波 实习生 陆佳虹)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浙江省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实行,“选课走班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扩大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但学校管理工作和中学师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昨天,省政协委员、鄞州中学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章玲建议,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引进新技术实现多方创新,加强新高考制度下高中师资队伍建设。 章玲认为,新高考制度下,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首先,学生“7选3”的考试模式实行后,由于选考人数的变化,出现部分学校有的学科教师富余、有的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象,而富余的老师转岗转科的难度又较大,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其次,中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老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对新课程的改革适应性较差,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能力明显下降。而目前标准化的职称评定制度下,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受到种种限制,这也大大挫伤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此外,“选课走班制”使普通高中出现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局面,对学校的选课排课、教学管理、师资管理都造成一定的难度。
对此,章玲建议进一步加强新高考制度下高中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的前提下,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具体可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采取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编制核定方式,科学、合理地核定和使用教师编制,对严重缺编或结构性缺编的学校适当倾斜,对某些结构性缺编问题严重的学校采用一校一策,确保能开出课、开好课。
同时,章玲建议政府加大对学校的投资规划,教育部门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多渠道拓宽师资培养途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针对教师资源问题,她建议建立教学共同体,打破校际壁垒,让好老师到有需求的学校去兼职,让老师真正流动起来。
此外,章玲还建议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开发课程安排方面的软件,实现学生选课与成绩的自动化管理、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自由选课与学生成绩的统一管理。
|